伊JE网 » 宝贝成长 » 宝宝教育 » 智力开发 » 一不留神培养了个音乐家
一不留神培养了个音乐家
      著名小提琴艺术家俞丽拿日前接受本站记者专访,就培养她的儿子李坚成为一个优秀的钢琴演奏家谈了她的育儿门道。 

      问:作为出色的艺术家,我们在媒体上看到,你的儿子李坚也和你一样已经成为一名艺术家了。他是怎样走上艺术道路的? 

      答:他出生在1965年,出生后的第二年就开始了文化大革命。那是一个非常时期,不可能像现在的小孩,家长都希望孩子将来怎么样,有很多的计划,学音乐也是希望孩子能成为音乐家,或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修养。而当时不可能是这样的。 

      问:当时是一个怎样的社会环境? 

      答:文化大革命呀。社会环境乱哄哄的,学生们小,还不懂事,也跟着去串联,我的《梁祝》正在受批判,是大毒草。我都不知道将来还拉不拉琴。那时,我们连自己的将来都搞不清楚,连将来还教不教音乐都搞不清楚,连音乐学院能不能继续办下去都不知道,不可能为孩子做任何设想和打算,只是希望孩子不要在混乱的社会环境中学坏,不要受到不良的影响。李坚刚上一年级时,学校只读半天书,剩下的半天,我们怕他野在社会上学坏,想通过学琴把他关在家里。另外一个原因,我们都是搞音乐的,也想要孩子学一点,将来能和我们有共同语言。 

      问:孩子的父亲也是搞音乐的? 

      答:是的。所以,在我们这样一个家庭里,在当时那样的社会环境下,让孩子学琴根本不是为了素质教育,也不可能为了将来做钢琴家。李坚当时学两门乐器,小提琴我教,钢琴由我的同学来教。学琴的课程从上午放学后一直排到晚上睡觉,满满的。 

      问:就是说,当时孩子学音乐,也不是因为孩子自己喜欢,而是父母安排的? 

      答:是的。其实,孩子的音乐天份相当高。但,我们只是担心他放学后在弄堂口接触到坏的影响,在非常乱的社会环境中学坏。在当时根本没考虑别的。 

      问:当时没有刻意地培养他成为音乐家? 

      答:是的。一是不可能为了做音乐家,这是我前面说过的当时历史条件的原因。第二,培养音乐家是不能勉强的,即使他显示了很高的才能,这个过程也会是发展的,是会变的,要他合适做这件事才能做好。 

      问:你是怎么教孩子的呢? 

      答:当时学校都不上课了,我们也不演出了,业务好些的抽到样板剧团去,我一去8年。空下来的时间,每天回到家里,我就管着他的学习和练琴。 

      问:当时在你心目中,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答:当时没有什么奢望。那时很多孩子上山下乡,有些孩子也学琴,但仅仅是为了能分在文工团里,日子好过一些。和现在不一样,都是独生子女,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家,现在发展的路比较多。那些上山下乡自己苦过的父母希望没有得到的东西能在孩子身上得到。 

      问:那你怎么看现在这么多孩子的钢琴考级现象? 

      答:好呀,这是素质教育,是正常现象。不仅在我们这里,香港、台湾、美国、全世界,学钢琴、提琴的孩子不计其数,不是人人为了做音乐家,只是作为一种素质教育来看待的。这是经济发达以后才能做到的事情。当你饿着肚子的时候是不可能考虑这些的。 

      问:你怎么看待李坚的成才? 

      答:成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天份固然重要,但是个人的勤奋,以及好的学校、老师和机会,也是重要的,缺了哪一点都不可能成功。我清楚地知道:学习的过程是必须好好对待的,必须认真投入,否则就不可能学好。投入和没有投入之间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李坚从学琴到得国际比赛大奖,之间只有8年的时间,这当中没有走过弯路,这和我硬性地规定了他的学程有关。 

      问:换句话说:一开始不是孩子认真,而是你认真。 

      答:是啊。 

      问:他应该也是被动的? 

      答:当然是被动的。要知道,学琴的过程是艰苦的,和所有的孩子一样,李坚也是被动的,也觉得枯燥,一边练琴,一边嚷着要上厕所,要喝水,或者躲在厕所里不肯出来。这个时候,因为我做任何事都认真的秉性,不管家里其他人怎样替他求情,我都坚持要他完成已经定下的学程。孩子在我的权威面前是无可奈何的。 

      问:孩子当时同时学两门乐器,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钢琴? 

      答:那是因为后来学校功课忙,没有时间同时学两门,在必须作出选择的时候,钢琴老师认为他的钢琴有发展前途,我们也让李坚自己做了选择,他自己也选择了钢琴。两年以后他才告诉我,当时选钢琴仅仅是因为可以坐着弹,比站着练小提琴要来的好。 

      问:仅仅是因为“想偷懒”这一偶然的决定,李坚选择了钢琴,而不是你为他做出的决定? 

      答:是的,无所谓呀,钢琴、提琴都是一门乐器,我也从没有想过要培养他成为艺术家。 

      问:是无心插柳? 

      答:是的。只是因为时间不够,如果有时间,两门都要继续学下去的。 

      问:孩子在学琴的过程中是否遇到过挫折和困难,这些事给他带来了什么影响? 

      答:有啊。1975年上海音乐附中改名音乐训练班开始招生。钢琴老师鼓励他去报考,但在“查三代”的时候,因为他外婆当时和一个错案有关,所以李坚最终没被录取。我们怕孩子受打击,影响情绪,当静安区水球队到他学校招生时,我们觉得打水球可以调节他的兴趣和注意力,就让他去了,这样一个星期要去游泳池好多次。他还爱好半导体,我们给他买来电烙铁和半导体元件,让他学装半导体。 

      一次在装半导体时,他不小心烫伤了手,在游泳训练时又受了感染,大肠杆菌通过伤口感染了血液,他得了一场败血症,高烧不止,医院都开出了病危证明。抢救了好几天,总算抢救了过来。那时我和他父亲天天在医院里陪伴着他,周总理逝世的消息我们还是在医院的病床边听到的。但是出院后一回到家,孩子一下子扑到钢琴前,弹起了当时考那个没有被录取的音训班时弹奏的曲子,他已经半年没练琴了。外婆在边上听着、看着,眼泪吧嗒吧嗒地掉下来。在捡回了一条生命后,他开始自觉地、发自内心地学琴了。 

      问:李坚是什么时候开始进入艺术院校进一步深造的? 

      答:那是文革结束后的1978年,招生制度改革,不用“查三代”,而是择优录取了。上海音乐附中也恢复了名称,李坚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为初二学生,高一时就得了国际比赛的大奖,从此他就走上了专业的正轨。 

      问:作为父母,你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答:我和李坚一起到台湾演出时,李坚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这样的话:我感谢我的父母在我小时侯对我的教育,一方面是音乐的教育,严格的要求打下了我的基础,另一方面就是严格的家教。李坚在台湾演出时,人们对他彬彬有礼的举止、诚恳谦虚的为人称道不已。在这些方面,我认为孩子小时侯的烙印是非常重要的。 

      问:能不能在家教方面再具体谈一下? 

      答:我认为上一代人会影响着下一代人。我母亲是中学教师,班主任。她做工作的认真态度是罕见的,家里常看不见人,全身心地扑在学生身上。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要怎样怎样,但我认为我一生一世凡事认真的劲道,就是从我母亲的工作态度上传来的。我相信我对艺术的态度,做人的态度,也会影响孩子。 

      问:你打骂过孩子吗? 

      答:没有。大家都认为孩子学琴是打出来的,我没有打过。骂是骂过的,那是出于我凡事都认真的态度。我要做一件事,如果决定了,不是别人求情和孩子撒娇可以改变的。孩子的成长是不需要打骂的,更多的是通过父母自己的行动给孩子作出了榜样。 

      问:你在孩子的为人处世方面对他有过什么要求吗? 

      答:我没有要他这样,要他那样。只不过我认为自己要怎么做而先做了,是这些在影响着孩子。比如我们的家风是诚实的,李坚在这种家风中成长起来,孩子的心地也是善良的,性格也是憨厚的,真诚的。很多东西他都是看在眼里的,你想教给孩子什么,父母首先应该自己认真做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