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JE网 » 宝贝成长 » 宝宝护理 » 生活护理 » 如何防止宝宝变成罗圈腿
如何防止宝宝变成罗圈腿
    宝宝那胖乎乎的小腿看上去怎么不直啊?别着急,要长成笔直的小腿,需要慢慢等待,有时候,还需要借助一点外力的帮忙!

    两条笔直的小腿可不是生下来就有的,你知道吗?宝宝小时候,腿形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它们要经过“弯弯曲曲”的变化,像钟摆似的摇摆不定,最后才走向笔直。

    那么,在这期间,宝宝的小腿会发生哪些变化?在变化过程中,什么情况是正常的,什么情况需要干预、治疗?什么时候小腿才会慢慢变直?让我们跟随孩子的节奏,陪着他一起走过这段从“曲折”到“笔直”的过程。

    出生后,腿形的“钟摆”变化

    O形腿(膝内翻)



    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胎儿一天天长大,子宫的空间自然变得越来越狭小。为适应宫内发育的需要,胎儿在子宫内的姿势是四肢蜷缩蹲在子宫内的,双下肢采取类似于盘腿的姿势:两膝关节屈曲,双脚交叉,双髋关节外展。

    这种姿势虽然最大限度地缩小了下肢在子宫内的占位空间,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个问题:双下肢为适应这种姿势,尽可能地双脚向内弯曲,由此带动小腿从膝关节起向内弯曲,膝关节会轻微变形。胎儿的骨质富于软骨,在外力作用下也使小腿发生变形。

    十月怀胎是造成腿部生理畸形的原因之一,所以,一朝分娩时,欣喜的父母会有些遗憾地看到,自己的宝宝有着两条不太直的腿:膝关节还不能完全伸直,而且两个膝盖不能完全并拢,小腿向内翻着,一副天生“罗圈腿”的可怜样。

    出现腿部生理畸形的宝宝中,O 形腿占了绝大多数,因为这是胎儿宫内下肢姿势在出生后的延续。

    O 形腿具体表现为双膝关节伸直,双足内踝并拢, 但膝关节不能靠拢,两腿呈现“O”形,而膝关节的间距大小可以代表膝关节畸形的严重程度。不过在医学上,医生不是简单地以膝关节的间距作为判断标准,而是将大腿和小腿轴线的夹角( 锐角) 大小作为判断畸形程度的尺度。

    X 形腿(膝外翻)



    等到孩子两三岁时,相反的问题又出现了:他虽然不再是个“小罗圈腿”了,却又变成了X 形腿。

    与O 形腿相反,X 形腿表现为当膝关节伸直并靠拢时,双足内踝不能靠拢。此时,双足内踝间距的大小反应出膝关节畸形的严重程度。同样,在医学上,医生也将大腿和小腿轴线的夹角( 锐角) 作为判断畸形严重程度的尺度,而不是单纯以双足内踝间距为判断尺度。

    O 形腿、X 形腿,正常与异常的判断

    那么,怎么来判断孩子的O 形腿或X 形腿是在正常范围内,可以顺其自然地变直,还是已经超出了正常范围,需要人为干预?

    在确定孩子下肢各个关节( 髋、膝、踝) 活动正常的前提下, 让孩子平躺在床上,下肢伸直靠拢,仔细观察。如果孩子表现为O 形腿, 则观察双膝关节间的距离;如果孩子表现为X 形腿,则观察双踝间的距离。这个间距是随着孩子的不同年龄而改变的,应该越小越好, 没有绝对的标准。而真正的判断标准应该是大腿与小腿的夹角。所以, 如果你认为孩子膝盖或脚踝的间距很大,应该带他去看医生。

    医生的诊断标准是在双下肢X 光片下,根据大小腿轴线的夹角( 锐角) 来判断。如果这个锐角小于5°,基本没有问题,属于正常范围,不必治疗;如果角度在5°~ 10°之间,说明介于正常与异常之间,可以在家进行干预;大于10°则属于病理状态,应该到医院进行治疗。
    本文共有 3 篇文章  <<  [1]  [2] [3]  >>
宝宝护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