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孩子交流学说“魔语”
下一篇:与撒谎孩子进行心理战
-
浙师附幼专家用心理学诠释幼儿情感
情商与智商,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功?
现代科学已经越来越多地证明:情商在人一生的发展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但在目前的幼儿教育中,人们似乎更重视智力发展,而忽视孩子情绪情感发展的进程。
那么,教师和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提高“情商”?
浙师附幼与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研究所合作,申请了一项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幼儿情绪情感能力培养研究”。
目前,这项课题已经取得研究成果。据浙师附幼园长王芳介绍,参与课题研究的专家和教师们突破了传统教育学的范畴,从心理学的视角诠释幼儿情绪情感能力的发展。通过研究发现,孩子可以在家长或老师的辅助下,理解和识别自己或同伴的情绪,掌握一些基本的调节能力和策略,从而帮助孩子们正确地表达自我情绪。因此,孩子的“情商”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
破解孩子的
幼儿情感“天气预报”
究竟什么样的情景、事件会影响孩子的情感?
在调查过程中,专家们将孩子的情绪分为四类,高兴、难过、生气和害怕。
调查得出的几组数据非常惊人:在让孩子感到难过的原因中,34%是因为“受到批评”、25%是“同伴争执”;而让孩子感到生气的原因中,又有76%是由“同伴争执”引起的、另有11%来自于“受到批评”。
面对这样的调查数据,带给教师和家长们非常明确的“调节方法”——要讲究“批评的艺术”和“同伴交往的艺术”。
家长和教师需要掌握“批评的艺术”,同时帮助孩子建立起与同伴交往中所需的“魔语”,这样可能会使孩子更多地体验积极、乐观的情感,使他们更有信心地与人交往。
上一篇:孩子交流学说“魔语”
下一篇:与撒谎孩子进行心理战